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[專訪] 半畝塘執行秘書、建築事業部 Part2




Q5.在建案完成後,後續的維持有辦法保持初衷嗎?


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,因為面對不同的業主,不同的消費者、使用者,會有不一樣的需求,例如住宅的案子,那就是很深長的陪伴,如果說像是寺廟或是會館,當建築物完成之後,我們把它交給業主,維護的責任就落到了業主的身上。


曾經詢問過公司內部的行政總監,關於曾經接手的案子哪一個是目前維持的最好的?他告訴我是菩薩寺,它算是很早期的建案,後面沒有遇到維持更好的例子,因為師父就住在裡面,他是針對師父設計的,所以只要他還住在裡面,他就會持續維持當初設計時的樣子。如果是會館等的商務空間,就要看業主,因為有時候交給業主了,總不好再回去跟業主說,你應該要怎麼樣做;如果是住宅,就會持續跟住戶有些接觸,但也會有當住戶將房子轉賣了,而少了接觸的情況。


如果一開始能夠找到理念相對應的住戶,後面在使用上會相對簡單,半畝塘其實最後連業務、客服都是自己的人,因為你在前端交付價值的時候,必須溝通的很清楚,後續運作過程才會是相對簡單的。我們常常在說,我們不是在談價格,是在談價值,後來來找我們的業主其實也是因為認同我們的想法與文化內涵,才找上我們,目前99.9%的顧客都是主動來找我們的業主。



Q6.關於食物森林?


食物森林是一個當代的議題,其實我們最近在關注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想法,是關於可食地景,這個想法的脈絡其實很早就有,從前在農家時期,門打開就可摘採九層塔、辣椒,那就是一種可食地景。


延伸到半畝塘,我們會去思考它是被美化、是被處理過的。2008年金融海嘯,開始有人在設計景觀的時候,積極的去思考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,如何去創造食物生產的可能性?


食物的生產一般都講單位平面面積,而食物森林是複層、層面的概念,可能先種了一棵果樹,果樹上攀附著藤蔓型蔬果,果樹下面再依附著小型的蔬菜,它其實就把單位的生產面積擴大了,因為不同的食物,吸取的養分跟回歸到自然的狀態不一樣,所以當它有一個機會找到平衡的時候,就能在地狹人稠的地方,創造一種兼具可食、經濟與景觀的做法,也就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趨勢。


Pinterest(2015/12/06 半畝塘專家訪談 ):https://www.pinterest.com/nutcpostgraduat/苗栗蕉埔-半畝塘專家訪談/
梧桐基金會網站:http://www.wutong.org.tw/tw/
梧桐基金會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uTongFoundation/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個人言論如有不當之處,煩請告知,將予以刪除,謝謝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